【李台源、洪俊傑、蘇佑昇/台北報導】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(客傳會)推出的《HIB翕相》全球客家攝影雜誌今(1)日下午舉辦發表會,邀請攝影家登漫波一同揭開雜誌封面作品《塑膠禮儀》。客傳會董事長陳邦畛指出,這本攝影雜誌邀請專業攝影師捕捉客家觀點,以不同層次的影像呈現客家在全球的樣貌,甚至包含VR創作;雜誌封面選用東勢藝術家登曼波的攝影作品,表現出多元、客家、家族與地方議題,期待未來可以藉由攝影雜誌的發行,繼續呈現多元的客家議題與故事。
「我的性別認同是多元的,對我來說其實與客家認同是類似的。」以《塑膠禮儀》作為《HIB翕相》封面的藝術家登曼波(本名楊登棋),出生於台中東勢的客家家庭。對於自己的作品他解釋,客家人是一個具有變動性的身分認同,跟著時代、環境、地域改變,客家沒有很明確的答案,因為客家人是流動的、全球。他曾在不同國家遇過客家人,人不在老家,卻可以用客語跟不同人溝通,對他來說是相當特別的經驗。
登曼波說,《塑膠禮儀》,其實是為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展出創作,討論的是女性陰柔的一面,也與東勢的地方傳說「阿比拜」相關。作品其實是包括影像、影片與空間裝置,這張作品是影片的劇照。與編輯討論時,決定用比較搶眼的畫面,這張作品不僅是他找尋自我的過程,也希望打破自我認同的刻板印象,並讓大家感受到客家人會隨著時代而有不同樣貌的流動性。
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今天下午在文青聚集地赤峰街舉辦《HIB翕相》(客語:hibˋ siong)創刊號發表記者會,並且舉辦小型座談,邀請編輯團隊與登漫波座談,分享創作經歷。《HIB翕相》創刊號共有10大主題、100張影像,歷時一年的時間,蒐集、訪談不同世代的客籍攝影家,探討客家的過去、現代、未來,也探討臺、港客家的風土生活異同。
客傳會董事長陳邦畛表示,這本客家攝影雜誌的發表,希望讓大眾可以透過攝影師、影像工作者視角,看見客家人在世界上的樣貌。客家人約占台灣人口百分之二十,在台灣相對少數,但全世界客家人口接近一億人,散落在全球各地,有必要讓大家了解世界上的客家在做什麼事情,例如創刊號這期有選擇香港客庄,探討當地社區與政治議題,也選了2015年從香港移居臺灣的攝影師黃弘川,從他紀錄北埔客庄的作品,來看臺灣客庄等。
陳邦畛解釋,客家攝影這件事情,並不是僅限於客家人,也可以是非客家人來捕捉客家議題,尤其在網路新媒體時代,大家不容易摸到紙本的攝影雜誌,且客家人也從來沒有一本攝影雜誌,換句話說這本攝影雜誌可以說是客家的「新媒體」。將客家與影像放在一起,可以重新建立全新的形象,這本攝影雜誌希望擔任這個平台,也搭上世界客家博覽會的風潮,展現客家在全球的食衣住行。
《HIB翕相》書中以中英雙語呈現,書中的主題包括享譽國際、屢獲大獎的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,其VR作品以視覺藝術體驗客家未來感;藝術家登曼波的作品《塑膠禮儀》,以私密的生命經驗「阿比拜」融合現代藝術手法,帶出衝擊感十足的前衛作品;還有2015年從香港來台灣,後來在新竹北埔定居8年的黃弘川,透過他的鏡頭用黑白照片的視角,詮釋執迷不悔的愛上台灣、愛上客庄北埔的原因等等。
客傳會表示,對於年輕世代而言,語言不再是認識客家的唯一方式,因此這次發行的《HIB翕相》創刊號,以攝影作品當作溝通媒介,希望由影像的衝擊,讓大家認識不一樣的客家印象,也期待翻閱這本攝影雜誌的同時,也開啟一場認識台灣文化與當代攝影、藝術融合的盛宴。
這篇文章 全球客家攝影雜誌《HIB翕相》發行 以影像呈現客家過去、現代與未來 最早出現於 客新聞 HakkaNews。